
一.冷鏈物流的特征
一、復雜性
冷鏈物流必須遵循3T原則,即物流的最終質量取決欲冷鏈的儲藏溫度(temperature)、流通時間(time)和產品本身的耐儲藏性(tolerance)。冷藏物品在流通過程中質量隨著溫度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,不同的產品都必須要有對應的溫度控制和儲藏時間。這就大大提高了冷鏈物流的復雜性,所以說冷鏈物流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。
二、協調性
由于易腐生鮮產品的不易儲藏性,要求冷鏈物流必須高效運轉,物流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具有協調性,這樣才能保證整個鏈條的穩定運作。
三、高成本性
為了確保易腐生鮮產品在流通各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條件下,必須安裝溫控設備,使用冷藏車或低溫倉庫。為了提高物流運作效率又必須采用先進的信息系統等。這些都決定了冷鏈物流的成本要比其他物流系統成本偏高。
二.發達國家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形成了以下四個特點:
(一)政府重視規劃和牽線搭橋。
日本提出水產基本計劃,規劃未來10年的水產業發展,政府提出加工業及流通業要與日本漁業合作,在聯合的高度化、階段化、多樣化中為國民提供新鮮和充足的水產品。規劃強化流通基礎工作,重視水產加工原材料安全供應和促進區域性的水產品的充分利用。推進產地批發市場(配送中心)的整合和電子商務的作用,水產品流通更加合理和有效。
(二)以HACCP為抓手,完善水產品衛生和質量管理體制。
美國的《水產品HACCP法規》是較完整的對水產品進口要求的規范性文件。對HACCP規定八項關鍵的衛生條件和操作要求必須予以監控。
(三)環境保護建設形成基礎。
美國交通產業結構或交通科技進步的總目標是:建立安全、高效、充足和可靠的運輸系統,其范圍是國際性的,形式是綜合性的,特點是智能性的,性質是環境友善的。日本減輕資源環境負荷,有效利用資源。推進開發綜合利用技術。批發市場(配送中心)集散地的交通影響分析提高到立法形式執行。
(四)軟硬件設施普遍較好。
加拿大、歐盟、美國和日本在冷鏈物流的標準中,突出了集廠房、設備、銷售連鎖店、用水質量、廢物的儲存與處理、產品搬運、加工準備、加工包裝及運輸和回收等嚴格的要求。經過國家多年投資建設,冷庫的自動化和冷藏集裝箱已經普遍應用和不斷更新,衛星定位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也為生產者和消費者共同使用。在推進水產品原材料安全供應、研制提高水產品附加值的技術裝備和設施、改善銷售方法方面都有新的舉措。
(五)法律法規不斷完善。
發達國家不斷制(修)訂已有水產食品相關法規,以維護本國利益。美國于2006年1月1日起實施《2004年食品過敏源標識和消費者保護法規》強制性實施兩項新食品標簽要求,其中1條為對于含有致過敏物質的食品,要求必須在食品標簽上標識致過敏物質來源。日本2006年5月29日實施《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》,進口水產品的限量標準以該制度為準,將影響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量。
發達國家把水產品質量的控制環節擴大到流通和回收領域,并且都是國家強制性執行的規定,強大的水產品質量控制信息網絡則是執行這些法規的有效平臺。